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欧美电影精品

1.LEON THE PROFESSIONAL(译名:《这个杀手不太冷》或《杀手莱昂》)
    1994年,吕克贝松在美国拍摄了第一部美国电影《杀手莱昂》。莱昂是从意大利来到美国纽约的雇佣杀手,他孤独、封闭、简单的杀手生活,就如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平凡、简单而又顺理成章,他甚至将自己的工作称为“清洁工”。直到一次,他为了救一个面临杀戮的小女孩而打开房门,从此,渴望从善的莱昂和渴望复仇的小姑娘相遇并生活在了一起。两个人相依为命,在警匪共同追杀的枪林弹雨中东躲西藏。直到有一天,警察将他们包围,莱昂让小姑娘脱身逃离,自己则与警察共同葬身火海。
    本片可以说是杀手题材影片中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是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最完美的结合。片中的每个元素都成为同类电影的极致。如杀手莱昂冷峻面孔下的压抑心情,女孩瘦弱身体里早熟的爱情,恶警心中那无可名状的邪恶心里。意大利杀手在美国的亡命生涯,这本来就是法国电影中少见的题材。在这个大片横行的新时代,导演吕克贝松处于对娱乐性的追求,着眼点、处理手法、影像风格都完全不同于马丁的纽约社会写实派电影,充斥影片始终的多是抢战和爆炸的刺激性场面。尽管影片以感官刺激和夸张的漫画手法增强娱乐性,但成功的却是对两位主人公的独特刻画,其中的细腻浪漫之处,是我们无法从好莱坞动作片中找到的。

2.Beyond The Clouds(译名:云上的日子)

飞机窗外的云海,古老欧洲小镇的雾霭,有着一双深邃眼眸的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他扮演的是一名导演,云游世界找寻灵感,探求影像背后的真实。那些云和雾渐渐散去,四个故事一一呈现出来……
    这部影片改编自安东尼奥尼的短篇小说集《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83岁高龄的安东尼奥尼在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德帮助下完成这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此片尽管由4个故事组成,但延续了安东尼奥尼影片一贯的主题:关注现代人的心灵现实,并且由于4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影片得以呈现了现代人情感状态中的多个层次和侧面。
    第一个故事是意大利古老小镇上的魅力邂逅。美丽如谜一样的男孩、女孩相遇了,但是身体的无限接近,并没有带来灵魂的安宁,在彷徨、犹疑、闪躲中,她目送着他又消失在当初相遇的雾霭中。
    第二个故事是海滨小城的错位爱情。导演跟踪那位杀父的神秘女孩,影片并没有由此延续,杀父故事可以任由观众去演绎,倒是与导演议程欢爱之后,女孩目送着他又消失在当初相遇的雾霭中。
    这两个故事中的美丽而神秘的女主人公,不知他们曾经怎样的爱过,然而现代人心中的情感荒原,她们又在渴求、盼望和等待什么样的爱情来填充呢?
    第三个故事是巴黎爱的纠缠。男人周旋于妻子和情人之间。婚姻是一种契约,然而这种古来的契约早已无法约束现代人的情感。难道我们爱过一次,真的就无权再爱?爱原本是为了获得心灵的自由,却反过来成为一种枷锁,然而没有了这种契约,爱又靠什么来维系?
    第四个故事是清晨长街上爱的解脱。一个男孩对一个安详脱俗的女孩的爱情,因为女孩要把自己献给上帝,刚萌生的爱情就像那场突如其来的雨一样来了又去了,心灵又重归平静。
    其实每个故事都可以单独扩张成一部影片,但是安东尼奥尼把四个故事放在一起,通过马尔科维奇扮演的导演这个角色串联起来。现代观众一方面习惯于好莱坞式影片的情节模式,与影片之间有一种隐秘的应答关系;另一方面观众对于这些俗套太熟悉了而产生审美疲劳,所以看《云上的日子》对于观众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开始可能不习惯,因为很多情节没有交代清楚,看下去之后,却发现可以任意演绎这些故事,并且把每个人的自己的生命体验装进故事中去。这正是欧洲艺术影片提供给观众的一种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观赏乐趣。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明星云集,法国影星苏菲•玛索、樊尚•佩雷,伊莲娜•雅各布,还有让•雷诺,好莱坞影星约翰•马尔科维奇,想必是有着向一代电影大师致敬的意思,然而有趣的是大师还是像以往的影片那样使用演员,我们很难评价这些明星在这部影片中的演技,可是安东尼奥尼让他们如此和谐地出现在他设定地那些场景中。曾与安东尼奥尼长期合作,贯穿《奇遇》、《夜》、《蚀》和《红色沙漠》地女演员莫尼卡•维蒂尽管演技屡遭批评,但维蒂略带神经质的庸倦、恍惚的面容,懒散无力的体态语言本身就非常具有表现力,“她漂浮在安东尼奥尼以空旷为典型特征的画框里,游来荡去,犹豫不定……东倒西歪,没有准头。”可以说是莫尼卡•维蒂的那张面孔跟海滩、空城和街道一样,都是安东尼奥尼构筑的影像世界的组成部分,她自然而然地显现了导演通过影片力图传达的现代人迷茫、空虚的精神世界。
    那么在这部《运上的日子》中,导演用那一张张明星的面孔,用他们那一张张面孔上蕴含的丰富信息,传达着他捕捉到的现代人的内心隐秘。例如约翰•马尔科维奇那深邃的眼神,奇异的面部轮廓,用这样一张脸来传达“寻找”的信息是再合适不过了;又如第一个个故事中的意大利“万人迷”偶像男星吉姆•罗西•斯图尔特扮演的施凡奴,他驾车从青石板路上过来,开门下车,在薄雾里,他的俊美是惊人的,又带着几许冷漠、孤傲和自怜,由这样一张脸来阐释“邂逅”、"迷恋“与“神秘”的主题也十分贴切。
    作为一名”现代“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却少见当今时髦的那些抽格、升格的技巧,或是很奇怪的拍摄角度,但是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位80高龄的导演却并未落伍(注:安东尼奥尼现已去世)。这部影片不仅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且全片笼罩着一种诗意。安东尼奥尼影片的情绪表达不是依赖演员的剧场化动作,而是通过影像来自然呈现;他总是将影片中的主人公放置在大自然景象和各式各样建筑物的环境中,或大量使用这类空镜头,《运上的日子》也是这样——雾霭中的意大利小城,湿漉漉的海滨,青苔深深的庭院深处,繁华的巴黎咖啡馆,古旧而华丽的老教堂等等,这部影片的美感和诗意,很大一部分正是来源于此,
    安东尼奥尼是以关注现代人的精神状况著称的,他用与好莱坞标准化、类型化和浪漫化的常规喜剧方式截然对立的叙事方式,让我们跟随他的摄影机去发现贝好莱坞电影所忽略的”新鲜感情“。他的影片被称为”现代人精神问题的调查报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创作的全盛时期,他的”现代人爱情三部曲——《奇遇》、《夜》、《蚀》中,主人公都是一些没有行动与爱的能力的“新人”,他们为一些新的价值、或关于“人”本身的“新”的发现所躁动,却不知向何处去;安东尼奥尼超前地敏锐把握了一个时代的困惑,并且带着尖锐的灼痛,所以看《奇遇》等片的经验并不舒适。到了《运上的日子》,那些尖锐的东西或许都在岁月中沉淀了,不会再给观众那样的刺激,然而优美的影像背后,并不空洞。
    就一部作品而言,他并不完美,想说的太多,不免语焉不详。影片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相遇、相知、相爱、相互理解、相互拥有的各种可能,以及这些可能背后的欢乐与痛苦、欲望与法则、梦幻与现实、宗教与信仰等内容。飞越千山万水,穿过层层迷雾,静谧的楼台,游走的人群。疲倦的额步履、沧桑的容颜、无法把握的爱、隐秘的内心、失语的镜头、沉溺的抚摸、焦灼的等待、刹那无踪的爱——安东尼奥尼试图把他一生在大银幕上苦苦追问的“影像背后的真实”,他一直在解读却永远无解的关于爱情与人生的命题,通通容纳进这部《云上的日子》来。
    “我们劳碌奔走以至丢失灵魂”,这是电影中的对白,那个男人因为女招待的这句话而沦陷情欲王国,或许在那一刹那他以为,跟她在一起,就能把丢失很久的灵魂找了回来呢!他几乎忘了,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人人生活在云上,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在那么几个生命的瞬间,“慢”下来,“慢”下来,面对自己。(唐科)

3.Pulp Fiction(低俗小说)

1994年,昆廷•塔伦蒂诺拍摄了充满血腥暴力的黑色电影《低俗小说》。影片由序幕和尾声,以及“文森特和马莎的妻子”、“金表”和“邦妮的处境”等三个故事共五部分组成。影片开始,一对情侣盗贼“小南瓜”和“小兔子”在一个餐馆聊天,然后他们站起来拔出枪准备抢劫。接着,影片突然转到了黑社会老大马沙•华莱士的手下朱尔斯和文森特身上,他们奉命去夺回布莱特等人侵吞的一个装满黄金的皮箱。在文森特找到皮箱后,朱尔斯背诵了一段《圣经》,然后杀死了除内线马文以外的布莱特等人。然后影片开始了第一个故事。马沙要拳击手布齐故意输给对手,这样他就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这时,朱尔斯和文森特完成任务回来交差,马沙因外出要文森特陪自己的妻子一个晚上。文森特陪马沙的妻子在跳舞时夺得冠军,满意而归。马沙的妻子因吸毒昏死过去,文森特经过手忙脚乱的抢救才将其救醒。
    接着影片转入下一个故事。布齐为了从博彩中得到更大的收入,违背他对马沙的诺言,将对手在拳击台上活活打死。马沙闻讯后大怒,发誓将布齐干掉。布齐和女友收拾好东西准备远走高飞,但他的女友将他祖传的金表忘在家里。于是,布齐冒险回家取表。在自己家里,布齐杀死了蹲在厕所里守侯的文森特。回来的路上,他竟然遇到马沙,在追杀中,两人闯进一家杂货店,被两名变态警察抓住并鸡奸。布齐挣脱后,又回来救了马沙,两人冰释前嫌。
    然后,影片又转到第三个故事。朱尔斯和文森特开枪打死布莱特时,一个躲在厕所里的同党突然冲出向他们开枪,但没有打中他们。在打死这个布莱特的同党后,他们带着马文离开。在路上,文森特不慎走火打死了马文,弄得车内血肉模糊。他们找到住在附近的朋友吉米寻求帮助,但吉米很怕妻子邦妮,说邦妮回来后看到这个情境一定会和他离婚。无奈之下,他们向马沙求救,马沙派“狼”先生赶来,在“狼”先生的指挥下,他们很快清洗了汽车,换上了干净衣服。
    三个故事结束后,影片进入尾声。朱尔斯和文森特告别“狼”先生后,来到一家餐馆,恰遇正要实施抢劫的“小南瓜”和“小兔子”,在打开皮箱的一瞬间,朱尔斯制服了“小南瓜”,并稳住了大惊失色的“小兔子”。在背诵了一段《圣经》后,朱尔斯没有杀人,而是向众人讲述了自己从中悟出的哲理。他们放弃了“小南瓜”和“小兔子”,然后扬长而去。
    《低俗小说》是昆廷•塔伦蒂诺最重要的作品。从影片整体结构上来看,影片是由电影片段构成的首尾呼应的“圆形结构”。影片的片段之间由一两个人物贯穿始终,各片段或相互关联或独立成章,有时是两条平行的直线,有时突然交叉,序幕和尾声则在时空上呼应、衔接,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观念。在叙事方法上,影片常常进行自我否定。黑社会老大马沙一直以冷酷的光头背影示人,他的残暴和无上权力被无限渲染,然而在影片的第二个故事,他却被两个变态警察鸡奸,这不仅是叙事手法上的革命,同时将叙事本身也彻底颠覆了。当然,暴力依然是影片的主题。影片中频频出现暴力场面,而这些暴力的产生既没有任何对错和公正可言,也失去了发生的内在因果联系,往往一个偶然事件就决定了暴力的发生,从而也决定了人的命运。
    此外,影片对70年代文化和美国底层社会的表现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乡村与朋克的电影音乐,朱尔斯蓬松爆炸的卷发,马沙妻子的喇叭裤,都散发着70年代的气味。而人物对话中无处不在的俚语和粗话,有关毒品、拳击舞弊的交易都让我们能够了解美国底层的各个侧面。
    在1994年第47嘎纳电影节上,昆廷•塔伦蒂诺凭着《低俗小说》这部血腥暴力的黑色影片,令人难以置信地击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米哈尔科夫的《太阳灼人》、张艺谋的《活着》等名家名作,获得了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影片的结构和暴力主题一时间被众多影片竞相模仿,影片中的发型和服饰也成为一种时尚。影片成为美国1994年最叫座的影片,在票房上共赚得1亿多美元,是其成本的几十倍。名利双收的《低俗小说》一举将昆廷•塔伦蒂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青年,推上了好莱坞片商和大牌影星竞相追逐的明星级导演的宝座。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译名:美国往事)

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面条”、迈尔斯等四个意大利裔少年结成了一个小黑帮团伙,约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抢劫、杀人,将得来的钱分成四份一起寄存起来。但是,一天,他们为枪银行发生了分歧,“面条”坚决反对,因为他认为危险太大,很可能会去送命。而迈尔斯却坚决主张去抢银行,并和其他的伙伴嘲笑“面条”是胆小鬼。为了不让伙伴们送命,“面条”悄悄地打电话告诉了警方他们三人抢劫的时间,他想通过让警方抓住他们的方式来保住伙伴们的生命。然而,他没想到结果是三个伙伴都死了,迈尔斯的尸体还因汽车爆炸烧得面目全非。无比内疚的“面条”在仇人追杀下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三十五年后,已是满头白发“面条”突然收到了贝利部长的请柬,让他吃惊的是,贝利竟然是迈尔斯,只不过站在面前的迈尔斯也已白发苍苍。迈尔斯告诉“面条”当年是自己一手导演了悲剧,他以此夺走了伙伴的生命和财富,夺走了“面条”的情人,也是他派人一直追杀“面条”。面对真相,“面条”无比震惊,但他依然不相信三十五年前的一幕是一场戏,不愿承认夺走自己一切的是曾经的挚友。迈尔斯说自己也内疚了一生,他现在找“面条”来,是想让“面条”杀死自己,了却自己的罪孽,但“面条”拒绝了。
    影片通过描述四个意大利裔少年在黑社会的成长经历,他们之间的忠诚与背叛、爱与恨、暴力与血仇,向我们展现了美国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概貌。影片着重刻画了由好莱坞著名影星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面条”这个人物,他在阴暗的现实中不断地逃避着现实,可是,回忆过去又意味着重温自己曾经背叛的痛苦,然而,当真相大白时,这种对于价值观的坚守在一个颓废的社会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影片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现了梦想的破灭,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描写黑社会的影片。
    《美国往事》改编自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作者是在纽约州监狱服刑时写成此书的。莱昂内在20世纪60年代就看中此书,决定拍成电影。影片从酝酿到拍摄完成上映历时13年之久,耗资4000万美元。不过遗憾的是,《美国往事》是莱昂内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于1989年病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