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06年以来中国A股新股上市(IPO)概况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2006年6月19日,在大牛市开始半年之后,中国证监会终于恢复了新股上市(IPO)。在漫长的熊市中,IPO曾经令人谈虎色变,而现在却成为了吸纳过剩流动性、抑制市场过热情绪的工具。

从2006年6月19日到2007年9月28日,一共有153只新股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共筹集资金3956亿元。同一时期,在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也不过有约220只新股上市,筹集的资金约为220亿美元,大约只相当于中国市场IPO筹资额的一半。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中国A股都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IPO市场之一。

在153只新股中,有29只在上海主板上市,134只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虽然在数量上是少数,但在融资金额上,上海主板总共筹集3520亿元,占据约89%;深圳中小板总共只筹集436亿元,占据约11%。差距如此悬殊,主要是因为上海主板聚集了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和“回归蓝筹”的IPO,而深圳中小板块吸引的大多是民营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其规模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接下来还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2006年以来,在A股募集资金最多的是建设银行的IPO,总共筹资580.5亿元;其次是工商银行的466亿元、中国平安的388.7亿元、中国人寿的283.2亿元、交通银行的252亿元和中国银行的200亿元——以上均为国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大型金融企业。在非金融企业里,融资最多的IPO是大秦铁路,总共筹集150亿元;其次是广深铁路的103.3亿元——这两家都属于铁路行业,是典型的国有垄断企业。而中小板块规模最大的宁波银行IPO只筹资41.4亿元,其余IPO规模大都在10亿元以下。事实上,中小板块自从2006年以来的所有IPO规模加起来都比不上建设银行的IPO,只能勉强与工商银行的IPO打成平手。

2006年以来中国A股IPO的估值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153只新股的申购价格的算数平均市盈率为27.23倍,已经远远超越其他市场的IPO估值水平;而按照融资金额加权的平均市盈率则达到41.15倍,实在有些骇人听闻。其中市盈率水平最高的几只新股包括中信银行(59.62倍)、中国平安(76.18倍)和中国人寿(97.80倍)。请记住这仅仅是申购价格,而这些新股在上市之后首日都历经了暴涨。当然,也存在一些估值较低的新股,中小板块就曾有若干市盈率小于10倍的新股。

现在,A股市场的胃口已经很大了。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中海油服这三个大规模IPO几乎是接踵而至,却并未挫伤市场的热情;第四季度肯定要上市的企业还包括若干证券公司、地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自然资源公司,其总体规模可能不逊色于第三季度。在人类历史上,如此频繁的大规模IPO,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发生过了。在美国,今年最大规模的IPO是黑石集团(Blackstone),总共筹集资金41.33亿美元;而在最近一年内,中国至少有三个IPO的规模超过了黑石。可见,中国的证券业在享受一个何等发达的黄金时代。(下面将不会探讨神华能源或其他即将上市的新股)。

二、行业分布

2006年以来上市的153家公司,可以粗略划分为以下几个行业:化学工业(包括化工原料、化工制成品、复合材料等)有21家公司,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有19家公司,机械与工具制造(包括机械及零部件、专业工具等)有13家公司,金属采掘与加工(包括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的采掘、冶炼和压延)有12家公司,建筑材料与施工(包括建筑与装修材料、土木建筑施工、专业施工和装修施工)有10家公司,银行业有9家公司,日用工业品(包括日用化工品、金属及陶瓷制品、纸张和文体用品等)有9家公司,电气与电力设备(包括电气产品、发电与输电设备等)有8家公司,纺织与服装有7家公司,交通运输(包括铁路、航运、航空和港口等)有7家公司,计算机软件与服务(包括软件开发、系统开发与维护、通信服务等)有6家公司,煤炭与火力发电有5家公司,医药与生物科技有5家公司,房地产开发有5家公司,交通运输设备(包括交通工具及零配件、专用运输设备等)有4家公司,食品与饲料加工业有3家公司,渔业与水产养殖有3家公司,保险有2家公司,旅游与酒店有两家公司,贸易(主要是进出口贸易)有2家公司,石油天然气服务有1家公司。

看起来,以上行业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制造业占了大多数,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是,如果从融资金额的角度来看,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银行业的9家公司总共筹集资金2053亿元,占总融资额的52%,超过其他所有行业之和;保险业虽然只有2家公司,筹集资金却也达到672亿元,占总融资额的17%;以上两类金融企业占据了全部IPO融资额的三分之二以上。除此之外,筹集资金最多的是交通运输业,7家公司总共融资513亿元。化工行业虽然有21家企业,却只融资6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约3.2亿元;电子行业融资54亿元,机械行业融资44亿元,日用工业品行业融资33亿元,均不到金融业的一个零头。企业平均融资数额最小的是计算机软件与服务业,平均每个企业只融资1.5亿元;其次是医药与生物科技行业,平均每个企业融资2亿元;电气与电力设备行业、食品与饲料加工行业的平均企业融资都只有2.2亿元左右。这种规模的IPO,甚至连西方国家一般的私募融资的水平都达不到。在国有的巨型企业和地方或民营的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的鸿沟几乎是无限远。

在新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中,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明显的缺失。商品流通领域,包括物流、批发、零售业,没有一家新股;教育培训和媒体虽然在海外广受关注,也没有一家新股;汽车和船舶制造企业没有新股上市(可能是因为国内优秀的汽车和造船企业都早已上市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科技企业没有一家新股,最近上市的所谓生物制药企业大多是动植物提取和中成药企业。此外,真正的食品加工企业只有一家新股,服装业中拥有较强大的自由品牌的只有一家新股,计算机服务业中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也只有一两家。新上市的制造业企业虽多,大部分却仍然处于代工、零部件生产和仿制的阶段,这就不用多说了。

事实上,在整个工业(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相对于建筑业和自然资源行业,也处于非常薄弱的地位。房地产和建筑材料与施工两个行业,总共募集资金达到109亿元,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采掘与加工三个自然资源行业总共募集资金超过300亿元,而制造业(包括化工、电子、电气、机械、交通设备、纺织、日用工业品)总共只募集约260亿元。所有工业企业加起来,也只占总融资额的13%左右,其中制造业约占6%。制造业在融资中获得的份额,和它对中国经济的重大贡献相比,是非常不相称的。

更不相称的是,整个第一产业,即农、林、牧、副、渔,在这段时间,只有3家渔业企业上市。虽然农业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牧业及林业企业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却是渺小的。与农业距离最近的新股,是生产猪肉加工产品的企业,以及饲料和化肥企业。

最后,如果我们看到银行、金融和交通运输在融资中占据的比重,或许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即“中国已经是一个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了”。可是,无论是国有银行、铁路还是半国有的保险公司、航空公司,都不可能把中国变成一个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当国有的所谓服务业和运输业企业争先恐后上市时,中国民间的太阳能企业、计算机技术企业和制药企业却被迫远赴美国上市。这都是因为宝贵的融资资源被效率较低下的垄断或半垄断企业占据了,这些企业对GDP可能有很大的贡献,却对中国的经济创新毫无价值。

(来源:明宪商业评论)(之一)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新股真的那么诱人吗?

【博览财经特稿】2006年以来,“打新股”成为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共同的话题。银行和信托也发行了许多打新股的产品,因为新股几乎无一例外地大幅度上涨。由于打新股的情绪日益高涨,新股的中签率也越来越低,其中最低的已经低于0.5%,最高的也不过5%左右。

不但股票型基金热衷于打新股,债券型基金也加入了这一投机行列。2006-07年表现最好的债券基金,几乎都是积极参与打新股的基金。当银行发现理财产品收益太低以至卖不出去时,只要加上打新股的功能,收益就会迅速上升。在建设银行和北京银行上市期间,打新股的行为甚至导致短期拆借利率大幅度提高。问题在于,新股的收益率是否真的令人满意?尤其是在第一天结束之后,新股还能为投资者带来什么?

为了解答以上问题,让我们看看新股的以下几个指标:第一,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有多高?第二,以首日收盘价为基准,新股在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有多高?第三,以IPO价格为基准,新股的总收益率有多高(也就是首日收益率与二级市场收益率的组合)?第四,同期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率如何?新股的收益率是否高于大盘同期收益率?

首先看看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从2006年6月到2007年9月,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153只新股的算术平均首日收益率为149.47%,真是惊人的数字!可是,如果根据新股发行金额进行加权,得出的加权平均首日收益率只有65.01%,远远低于算术平均数。这主要是因为大盘新股的首日收益率远远低于小盘新股。举几个最极端的例子:中国国航的首日开盘价居然低于发行价,收盘价勉强与发行价打平,其首日收益率为0%;工商银行的首日收益率为5.45%,聊胜于无;大秦铁路的首日收益率为11.52%,中国平安、建设银行的首日收益率均为33%左右,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中小板块的新股首日收益率几乎都超过100%,最高的达到538%,迫使深圳证券交易所引入“首日波动停牌制度”,但仍然无法遏制首日疯涨。

为什么上海主板上市的大盘股,首日收益率普遍低于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小盘股?许多媒体怀疑是定价问题,大盘股估值可能早已偏高,而小盘股在发行时可能被低谷,留出了上涨空间。不过,经过对数据的检验,这一说法并不成立。中国远洋的发行市盈率高达98.67倍,是近年来估值水平最高的新股,恰恰是这只股票创造了首日暴涨112.5%的骄人战绩;平煤天安的发行市盈率只有9.7倍,潞安环能的发行市盈率只有10倍,大秦铁路的发行市盈率也不过18倍,其首日收益率都很一般。作为一个整体,沪深两市新股的首日收益率和发行市盈率的相关系数大约为-0.1,几乎可以说毫无联系。

是不是因为中小盘股的成长型普遍高于大盘股,投资者对其信心较高,所以其首日收益率较高呢?恐怕也不是如此。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哦,虽然中小板企业的首日收益率远远高于上海主板企业,但从上市第二天开始,其收益率就远远落在了主板的后面,它们中的大部分不仅落后于沪深300指数,还落后于中小板指数(后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认为,中小板企业在首日交易中出现了严重的“透支”,首日的巨幅上涨是以此后很久的萎靡不振为代价的。

中小板新股首日被恶意炒作,是监管部门非常头疼的问题,数据证明了中小板新股的首日交易的确不太正常。问题在于究竟是谁在进行恶意炒作?可以的对象无非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其他庄家或QFII。不过,最严重的问题是散户支持这种炒作,并争先恐后地参与这种炒作。中小板新股的超额认购率普遍高于主板新股,首日换手率高的离谱,如果没有散户的支持,实在难以达到如此疯狂的地步。在炒作中小板块新股的问题上,庄家和散户是有默契的——庄家乐意抬轿,散户也乐意坐轿子。然而,在第一天结束之后,留在轿子上的散户将遭受沉重打击。

现在看看新股上市之后的二级市场收益率,即以首日收盘价为基准,一直到2007年9月28日(第三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大部分投资者是买不到新股的,所以对他们来说,首日之后的二级市场收益率比首日收益率更现实,更容易获得。

2006年以来上市的153只新股,以首日收盘价为基准的二级市场算术平均收益率为67.93%,根据新股发行金额加权之后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却有113.72%,这意味着大盘新股的二级市场收益率远远高于小盘新股——与首日收益率恰恰相反!简单地说,中小板的新股往往在第一天就透支了所有涨幅,而主板的新股却是慢热型,在上市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爆发。典型的例子还是中国国航,它在第一个交易日的涨幅是0%,可是此后的累计涨幅却达到了744.29%;中国平安的首日涨幅只有33.11%,此后的累计涨幅达到299.85%;平煤天安上市首日只上涨20.4%,此后累计上涨399.29%……要获得高额收益率,你根本不需要在一级市场上认购它们的新股,只要在二级市场上及时买进就可以了。上海主板所有新股在首日以后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16.96%。

中小板块在上市首日之后的表现却只能用“失望”来形容。中小板所有新股在首日以后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2.28%,几乎只有主板新股的1/3。大约四十只新股在首日之后的收益率是负数,全部来自中小板块;2007年6月以来上市的中小板新股,在首日的疯狂之后几乎全部大跌,其中有9只新股的累计跌幅超过20%,2只新股的累计跌幅甚至超过40%(数据截止到2007年9月28日)。如果你不幸从二级市场买进了中小板新股,最好还是赶紧抛掉,因为中小板新股的活跃期只有一天,那就是上市的第一天。2006年上市的第一只中小板新股——中工国际,在首日取得了332.03%的疯狂涨幅,此后却一路萎靡,在今年国庆之前累计下跌12.29%,解套仍然遥遥无期。

新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与大盘相比如何?在此,让我们首先定义什么是“大盘”。对于中小板新股来讲,“大盘”应该是指中小板指数,它是衡量小盘股的基准;对于主板新股来讲,“大盘”应该是指沪深300指数,它几乎完全由上海和深圳主板股票组成。如果一只中小板新股在首日之后的累计收益率超过了中小板指数同期的收益率,或者一只主板新股在首日之后的累计收益率超过了沪深300指数同期的收益率,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打败了市场”,否则就是落后于市场。

按照以上标准,截止2007年9月28日,只有17只新股打败了市场,其中9只来自主板,8只来自中小板。相对业绩最好的新股是中国国航,首日之后的累计收益率为744.29%,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40.14%,该股领先大盘约400个百分点;保利地产领先沪深300指数的幅度接近300个百分点。在中小板块,相对业绩最好的新股是华峰氨纶,首日之后的累计收益率为617.65%,同期中小板指数的涨幅仅为180.34%。其余136只新股全部落后于市场。其中不少新股在上市之后的累计涨幅和市场差不多,只是略微落后,而中小板块近期上市的新股大多远远落后于市场——因为它们从第二天就开始大跌,一直跌到今天。

在落后于市场的新股中,有两只大盘股特别有趣,那就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它们目前的市值已经可以跻身世界最大银行之列,工商银行的总市值还超过了花旗和汇丰;它们对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控制力都很强,被认为是国家调控指数和机构配置资产的工具。但是,它们在上市之后的实际收益率远远落后于沪深300指数。中国银行上市已经有一年零三个月,累计涨幅仅为57.52%,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高达300.65%;工商银行上市已经有接近一年,累计涨幅也仅为101.52%,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则为287.84%。这两只超级大盘股在2006年年底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进入2007年就显得萎靡不振。事实上,即使你在一级市场买进了这两家银行的新股,最后你还是远远落后于市场,因为这两家银行的首日涨幅和二级市场涨幅加起来都远远低于沪深300指数的涨幅。

无论在主板还是中小板,持有新股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你在一级市场申购了新股,在二级市场迅速抛售是最保险的;如果你没有申购到新股,那么最好也不要在二级市场上买进。只有大约12%的新股跑赢了大盘,想依靠新股致富,还不如购买指数基金。

(发表者:明宪)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