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辞职了。这一次,不再是传言。这位中国公募基金重量级人物之一、上投摩根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经理,终于决定在2007年的上海盛夏选择离开。“我感慨万分亦留恋不舍。我希望投资人相信,不仅我的股票选择正确,我选择的投资人才也非常优秀,这个团队凝聚了我三年的心血和精力。希望投资人将对我的信心托付给上投摩根投资团队。”
“到私募还言之过早”
8月9日傍晚,吕俊表示,因身体健康和个人规划原因,于8月初向上投摩根公司提交辞呈。8月6日,上投摩根管理层会议通过吕俊辞去中国优势基金经理之职,该职由杨安乐、梁钧接任。此一事项在8月10日已对外公告。吕俊的投资总监和副总经理一职则有待上投摩根8月下旬召开的董事会通过,方能卸任。此间,上投摩根已委任孙延群代为主持投资部。按程序,在董事会批准辞呈之后,还需要进行离任审计。
“现在说去哪,还为时过早。”吕俊表示,“至于辞职的原因,主要是希望有机会修养身体,其次才是个人生涯规划。”吕称,接下来修养一段时间后,才会考虑去向。至于外界传言的私募去向,现在都是未知数。这与此前离职的江晖等人有显著不同。不过,吕说,虽于近日离开上投,但仍感谢在上投的三年磨砺岁月,并强调,未来职业方向仍然不会离开投资行业。
风云业绩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在评点吕俊的过往业绩时,王没有爱惜笔墨,她说,过往三年,上投的投资团队已成为基金业内最强团队之一,在投资业绩上的总体成就有目共睹,取得这一成就吕俊先生应列首功。
吕此前的两年时光在国泰基金度过,也是国泰基金,让这位29岁的年轻人担任基金金盛的基金经理,并令他在基金业内开始崭露头角。国泰基金的一位副总经理在回忆吕俊2002年至2004年在国泰的投资生涯时说,吕俊有判断,有见地,亦很好思考。“一旦看准,他就会坚决投资,但他并不冲动。”国泰基金这位高层说,“很多基金经理缺少他那种品质。”
至于吕俊最后选择离开国泰,该高层认为,乃是因为国泰操作风格持重,其体制对投资流程、规则要求较多,可能不适合吕俊个人能力发挥。
但也恰恰是投资风格,亦有人将吕俊纳入激进派。对此,吕并不赞同。从数据上看,中国优势基金历史波动率仅位于同类基金后三分之一水平。以2007年中报而论,前十大重仓股也仅占其股票资产的40%左右,持股集中度中等偏下。
进入国泰基金之前,吕俊亦在平安保险创出贡献自营部40%利润的辉煌业绩。而之前,他曾历经武汉交易中心和私募操盘手,时光荏苒,此番从公募转回,吕是否回归私募老本行,颇有悬念。
一个时代的远去
吕俊离职上投摩根,对上投而言,挑战难以避免。多位上投的人士称,极为感佩吕俊带领的投资部以及吕俊个人的投资天赋。多位人士称,从2004年成立以来,正式由于投资部的卓越表现,使得上投得以成为一间业绩优异的公司。
从2005年底重仓的宝钛股份,到今年一季度重仓的吉林敖东,这些大牛股都令上投摩根获利数亿之上;而吕俊本人的投资策略,亦令人赞赏。以钢铁板块为例,在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该板块受调控打压回避之时,吕多次强调,每次宏观调控却正是买入行业领头企业的良机。2007年,吕管理的中国优势基金相继重仓买入武钢股份和马钢股份,获益良多。
回顾过往三年,上投摩根一路走来,尽管王鸿嫔称,我们从过去累积经验,但终究是要向前走、向前看。但三年来,从最早的总经理助理杨文斌、到公司财务总监、运营总监乃至几乎所有部门主管的相继离去,仍令上投摩根未来疑云重重。“上投摩根创业团队的那个时代正在一步步远去,接下来会是怎样的天空?”上投的一位人士表示。
而上周初,华宝兴业公司,推出了对于基金经理的激励措施。基金业究竟怎么啦?
吕俊选择离开,使得市场再次高度关注一个话题——基金经理从公募流向私募。今年以来,从博时的肖华选择离开开始,一批鼎鼎有名的基金经理纷纷出走,工银瑞信的江晖,嘉实的王贵文,加上现在的吕俊等等,无一不是证券市场排得上号、叫得响的人物。
自本轮牛市以来,基金经理的出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面对私募基金动辄数百万元的年收入,公募基金的经理们选择了弃“公”投“私”。进入2007年之后,这种频率明显加快,截至8月9日,发布基金经理变动的基金多达151只,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超过150人,其中7月以来的基金经理离职事件就高达20起以上。
一份对“基金经理跳槽意愿”的问卷调查显示,60%接受调查的公募基金投资人士有意“公”转“私”,其中基金经理有此意向的比例更是高达70%。调查问卷显示,有60%接受调查的基金经理表示——收入是跳槽的首要条件,而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公募基金投资人士表示:“相对于自身承受的压力,私募的收入显然要强得多。”
调查数据显示,除了“压力和收入不成比例”之外,“公募基金考核太急功近利”以及“管理层对于公募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的限制过于严格”也成为了被调查对象提及最为频繁的问题。
“基金经理全面告急!”市场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