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8日,做私募的袁先生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因为他知道,他持有的近150万股S三九(000999)可能从第二天开始持续涨停。3月19日周一,开盘后14分钟,S三九即封住涨停。3月20日,S三九公告称,国资委已初步选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为三九集团战略投资者,拟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重组。当天,S三九继续涨停,三个月内累计涨幅已超过150%!
“先知先觉”
“最早开始买入S三九是在2006年的最后两个交易日。”袁透露。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S三九收盘价为7.71元,3月20日,其股价已涨至14.97元。由于大股东占款未披露明确的清欠方案,从2006年9月1日起,S三九开始停牌。直至2006年12月13日,S三九公告称三九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三九集团已在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指导下,正式启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S三九股票于2006年12月13日起复牌。
“有家基金和一些政府高层关系很好。”袁称,他在S三九公告出来之前,就从该基金公司处获悉公告大致内容。而据他估计,该基金在2006年12月13日S三九复牌后就开始了建仓行动。在交易量最大的2006年12月22日,当天总成交金额前三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这三个席位约净买入1000万股,交易额达6600万元。
“我知道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股价应该能涨到10元。”袁得到消息开始买入时,S三九股价在8元附近,截至2006年12月25日,袁先生共持有约20万股S三九。
基金“善舞”
“消息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三九确实好。”袁表示,真正让其决定大量建仓的是亲赴S三九的一次拜访。1月中旬,袁冒充基金研究员跟随另一家基金公司赴深圳调研S三九。“我们在大股东占款、人事风波和银行逼债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销售团队不乱,一年有20亿元的销售业绩。”S三九一位高管拍着台子说的一句话让袁下决心大量买入S三九。
此后,袁的持仓成本价抬高到了每股近10元。调研后,该基金经理写的一份投资建议书也印证了袁的判断。建议书指出,目前S三九最大的亮点在于三九品牌,有机构评估为80亿元;其次S三九是典型的营销驱动型企业,尽管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依然能保持对医药销售市场的强大控制力;此外,S三九尽管经历诸多风波,但企业管理团队依然稳定。
“据说1月份基金和券商是排着队去S三九调研的。”一位拜访S三九的基金经理透露。根据其对S三九每日交易量的监控,某家先知先觉的机构在2006年12月至少有1000万股买入,很明显,这家机构获知消息最早,也是介入最深的。而一月份则是众多机构建仓的集中时期,至少有两家机构在该月买入量达到1000万股左右。
“我们比较迟钝,直到二月份消息确认才开始买入,目前也就几百万股。”上述基金经理透露,当时已经明确,S三九重组方只可能在德意志银行和华润之间二选一。
棋慢一着
“如果德意志银行进来,对我们这些投机的人来讲,绝对是最好的消息。因为德意志银行进来之后肯定会跟随股权买卖等利好。”袁表示,基金多数认为,华润的进入长远来看是国资委的最优选择,但从股市操作上来看,短期利好效应不如德意志银行进入。S三九的股改将在4月底开始,而华润此前在下属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上的“谨慎”,很可能显著地缩小二级市场的获利空间。
“基金不好意思在消息出来的前一天狂买,但像我这样的中小投资者没问题。”袁笑言,从基金高层过来的消息一直都绝对准确。“知道消息快出来了,但是没想到会是这个时间出公告。”袁本计划最后组织一批资金赚上20%出局,但他显然失算了。“看来国资委是因为消息泄露而提前公告华润进入S三九的。”袁认为,大机构肯定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唯有希望中小机构消息相对闭塞,并借着3月18日央行加息的利空,在3月19日周一开盘后抓住买入的最后机会。
然而,3月19日,除了在13.59元的开盘集合竞价时买入一点外,迅速的涨停没有给袁更多机会。“买盘太凶,资金量小点根本没办法买得到。”袁无奈地摊摊双手。当日下午3点,袁先生在网上看到了华润重组S三九的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