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市场中,细心的投资人发现了一个许久不见的现象,就是代表市场一年平均成本的250天移动平均线在连续17个月下跌后首次出现拐头。1月28日250天线位于1556.13点,而至2月22日已升至1558.8点。我们知道,年线拐头往往预示市场出现重大转机,那么此次的“拐头”是否成立,对市场的意义又将如何呢?
四次转折
在沪市历史上,年线趋势改变,随后出现市场转折的情况共有四次。
第一次:1993年5月-12月
1993年2月,上证指数达到1558点的长期高点,而250天线的上涨走势直到三个月后才结束,5月初年线开始拐头,其时指数已经跌到1100点。下半年,250天线一度有所反复,而K线大部分时间都在年线之下运行。随着777-1050点盘档箱体的失守,1993年年底250天线掉头向下,展开了为期16个月的下跌走势。这期间虽然出现了1994年“8.1”行情,但由于下跌的速度快、幅度大,即使指数反弹了700点,年线也只是短暂走平,很快又重归跌势。
第二次:1995年4月-1996年5月
1995年3月底年线再次走平,由此直到1996年上半年,250天线都在627-676点区间长期徘徊,而K线则围绕年线形成箱体运动。
第三次:1998年5月-1999年6月
此前250天线经历了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大幅上涨,1998年5月,年线由上升速度趋缓转向走平,进入了1216-1260点的徘徊区。在这个过程中,K线又一次对年线形成缠绕。
第四次:2001年8月
2001年6月,随着上证指数牛市终结,250天线在一个月后就开始拐头。与前三次转折不同,这次年线没有长时间徘徊,而是很快转入下跌趋势。年线的反转几乎是在同一个点上完成的。
之后一年半的调整中,250天线一路下行,压制着指数反弹的空间,直到上周出现熊市以来的首次拐头。
两点规律
通过回顾年线走势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第一,年线对指数涨跌的反应非常缓慢,轻易不会出现拐头,而其一旦发生,对大盘的中长期走则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不过年线与市场中短期走势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如1994年“8.1”行情,指数上涨2.24倍,年线只是稍稍走平而没有出现逆转。1999年下半年的调整和2002年上半年的反弹同样没能改变年线的运行方向。
第二,年线转折一般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且出现向上趋势之前的转折徘徊期明显超过年线出现向下趋势之前的转折徘徊期。
技术上的一种解释是:必须经过充分换手后,筹码流向特定人群,多空角色发生转换,一轮牛(熊)市才能展开。牛市发生前指数处于相对低位,成交量太小,要想完成换手,时间往往拖得很长。在此期间指数上下反复,趋向不明,于是年线长期徘徊;而牛市末期成交量巨大,短期内即可实现多空易位,指数反转得快,年线当然盘不住。
同时这也表明,市场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整理期,才能迎来一轮新的大牛市。将徘徊期内年线的无效拐点过滤掉,剩下的有效拐点可以把年线走势划分为九个区间,包括四个徘徊期、三个向上趋势、两个向下趋势。
经过统计发现,年线徘徊期的时间跨度在两周到14个月之间,趋势期时间跨度15到25.5个月。
从表上看,无论振幅还是最大正、负乖离,都随时间推移出现收敛,这反映了上证指数波动的相对幅度在减小。
现实意义
1.拐点的判断
目前年线出现走平并向上不但与近期走势有关,而且与年线的计算方法即与年线开始抵扣2002年初的较低收盘指数有关。因此如果目前指数不能大幅走高而又将抵扣2002年较高收盘指数的话,年线将重新调头向下或走平。所以对年线拐头的有效性仍有待观察。不过,年线自2001年8月以来的首次止跌至少可以说明大盘自2245点的下跌已得到遏制,主跌段可能已基本完成,大盘将开始构造中长期的大底。
2.年线的未来趋势
由于近一年来大盘主要在1300-1700点箱体内波动,因此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年线将有可能持续走平,而股指有可能出现与年线缠绕的现象,在缠绕之后大盘将再次面临方向上的选择。
3.大势判断
年线走平并向上运行对股指的压力作用减少而牵引作用加大,利于市场的活跃,市场内部向上挑战年线的力量已经准备就绪。目前上升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盘冲得过急,即使突破年线,也可能造成比较大的震荡。
4.综合分析
年线下跌趋势可能已经结束,一旦年线长时间徘徊,大势将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即形成指数围绕年线上下震荡的格局。我们可以参照大盘在1994年9月至1996年5月年线的表现,并以1994年“8.1”行情为例,当时250天线走平虽然没有形成年线的立即反转,但指数的主跌段已经过去,之后的下跌空间比较有限,长期横盘整理成为主基调。这也许是今后行情的一个写照。虽然大盘仍有可能创新低,但市场的活跃已经为投资人带来了较多的获利机会,而不会再像单边下跌那样机会全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