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
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
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
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应化非真
昭明太子把最后一品标题「应化非真」。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
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这个道
理我们大家都晓得,大家闭起眼睛一想就懂,可是自己心里的思想,所想的东西,或一
作事,开口一讲出来,就变成两回事了。譬如上街想买只手表,如果人家问你要什么手
表?自己连画出来都不对,与你心里所想的完全两样。因此我们晓得,为什么许多人文
章写不好?尽管你思想很美丽,一下笔写文章,就不是你原来那个美丽的思想了,结果
自己越看越不对。文章是文章,思想是思想,反正不对!
其次,思想笔杆与说话速度不配合,思想来得快,尤其是聪明的人,思想来的更快,
一秒钟同时好几件事情已经了解了,叫我们写出来的话,一秒钟思想写出来,起码要五
六分钱。这五六分钟里有多少秒,又加上多少思想,最后都搞乱了。所以佛说的,他那
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那么不开口怎么懂它呢?所以只好拈花微笑。这一笑比说话好得多了,你看,两个
朋友要说笑话,要耻笑另外一个人,只要彼此看一眼就懂了,比说话快得多啦,对不
对?尤其年轻人眉目传情,当著父母面前,两个人眼睛动都不动。只要对看一眼,他俩
个就通了,可见心理的思想与言语是两条路。所以佛说,一生说法,没有说一个字;换
句话说,佛辛辛苦苦投生到这个世界来,为世人说法,来应化教化这个世界,谱到狮弦
声断续,他老人家辛辛苦苦在那里唱歌,宣传了四十九年,为谁辛苦唱荒村?流传了两
千多年,只看到处处的冷庙孤僧,一个庙子一个庵,凄凄凉凉的香火,木鱼在嘟啊嘟的
敲,看到一个两个和尚啊,面有菜色,如此而已。我所以幽默他,为谁辛苦唱荒村。虽
然幽默他,自己也有同感,真是千古英雄只好同声一哭!
内圣外王菩提心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
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他说假使世界上有人,用无量无数充满宇宙那么多的宝物布施,这个人当然功劳大,
福德大。金刚经的文字是古朴,而不讲细致的。不论文章也好,一幅画也好,其他艺术
品也好,越精致完美,那就完了。像那个殷商的古董,一块泥巴,但是你摆在那里越看
越有趣,因为它是一块很古朴的东西。这样想也对,那样想也对,随你去想吧!现在的
东西啊,精致完美,但是看了三天,就不要看了,讨厌了,再没得可看了。也等于我们
现在穿衣服,为了表示曲线,肉也露出来,腰也露出来,看惯了以后,将来就不要看了。
所以我说将来要剥皮才行,剥完了皮以后,又没得玩的了,一定又是多穿些衣服盖起来。
佛经的文学是朴实宽松而不是精细的型态。有时它文字上没有作转折,但是一看就懂了。
其实「若」字就是转折,若就是假使,假使有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
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所以我们可以说,满座都是有福人。但是,佛说的有个先决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
这可是很严重的了,什么叫菩提心?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现在再不厌其详的说说,加深
大家的印象。菩提就是觉悟,不是我们中文讲的觉悟,是大彻大悟,般若波罗密多这个
觉悟;是能超脱三界的这个觉悟。悟道就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相与用是大悲心,大
慈大悲。真发了菩提心悟了道的人,你不必劝他发大慈大悲心,他已经自然发出大慈悲
心了。
有许多朋友说:我啊,什么都信,就是有一点,发不起菩提心。我说:你观念不要
搞错了,以为看见花掉下来,眼泪直流,看到一点点可怜事而心软,那个叫发菩提心
吗?那是提菩心,不是菩提心。那是妇人之仁,是你神经不健全,肝气不充足,或者肾
亏,所以容易悲观,容易掉眼泪,就是如此而已。真正发菩提心的人,菩萨低眉,金刚
怒目,大慈悲,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这些才是菩提心,大悲心。用仙家的道理来说,菩
提心是内圣外王。体是内圣之学,用是外王之学。以佛家的道理来讲,菩提心的体,大
彻大悟而成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密多,形而上道,证道。菩提心的用是
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不是躲在冷庙的孤僧,或自命清高的隐士。所以
说,发菩提心的人,重点是在这个地方受持金刚经的。
有人说念金刚经几十年了,自己也不晓得发的什么心!只想念经求福报,或求其他
的什么,而且也有感应呀!不错,那有另外的解释,但是如果没有感应的话,那你就要
注意自己有没有发心立志了。金刚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
经」,意思是依教奉行,依他所教育的,老老实实的去体会,去修持。在行为上,做人
上,打坐做功夫上,乃至做事上去修持。
学佛的懒人
有些人学佛以后,第一个毛病就是懒。学佛修道的人都很懒,看起来是万缘皆空的
样子,实际上你研究他的心理行为,那是绝对的懒,空是假的,懒是真的。你说他空了,
躺在那里,或坐在那里,妄想多得很,一点都没有空。可见他很忙啊!他愿意躺在那里
坐在那里忙,叫他起而行之,他说学佛的人不来这个;实际上是懒。叫他发菩提心来利
世利人,阿弥陀佛,我不是菩萨啊,要有菩萨心的人做啊,他自己懒,自私。你叫他起
来做点小事,他就懒起来了,拿空来挡。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
多。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
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金刚经最
后叫你受持,你精进之心没有,利他之心没有,那是金刚经持你,不是你持金刚经。
「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依此修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说不是指
现在的讲演,而是解释发挥这个道理,说给人家,使人了解。「其福胜彼」,他说那比
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珍宝布施还要厉害,因为这个是法布施。佛学认为法布施比财布施更
重要。什么是法布施呢?就是精神的布施,为人类的智慧生命,文化全部的功德而作的
布施。所以他说这个福德胜过财布施。
现在我们在座的人研究金刚经又讲金刚经,那福气不是好得很吗?那当然好啊!坐
在那里万事都不做,冷气吹著,又可以瞎想一顿,这两个钟头蛮舒服的嘛!这就是有福
气了。什么是福?平安就是福,吕纯阳有一首诗描写福气: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一日清闲自在仙」,一个人有人间的清闲,就是神仙的境界,这一天当中不生病
也没有痛苦,「六神和合报平安」就是福。「丹田有宝休寻道」,是指心田,心里清净
就是修行,不必再去寻个什么。「对境无心莫问禅」,对境无心就是禅嘛!何必再问禅
呢!所以啊,我们晓得平安就是福,六神和合报平安就是福。千万不要认为要给人家讲
经念经才有福,那你又生法相了。下面所以告诉你: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
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
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离经的四句偈
怎么样叫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共有两三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
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
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
无所住。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
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
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一切有为法如梦一样,
如幻影一样,电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灯影、人影、树影等。佛经上譬喻很
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
太阳里的幻影等。
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
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小姐,这位小姐窗前种了
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
小姐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
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
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
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梦幻中如如不动
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像一场梦一样,对不对?对!梦有没有啊?不
是没有,不过如作梦一样。当你在作梦的时候,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了,眼睛张开,唉
呀,作了一场梦!你要晓得,我们现在就在作梦啊!现在我们大家作听金刚经的梦!真
的啊!你眼睛一闭,前面这个境界,这个梦境界就过了,究竟这个样子是醒还是梦?谁
敢下结论?没有人可以下结论。你一下结论就错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没有,当幻存在的时候,好就是真,这个世界也是这样。这个物理世界地
球也是假的,它不过是存在几十万亿年而已!几千万亿年与一分一秒比起来,是觉得很
长,如果拿宇宙时间来比,几千万亿年弹指就过去了,算不算长呢?也是幻呀!水上的
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还存在好几天呢!这个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们这
个地球也是水泡,你说它是假的吗?它还有原子、汽油从地下挖出来呢!那都是真的
呀!你说它是真的吗?它又不真实永恒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说影子是真是假?电影
就是影子,那个明星林黛已经死了,它再放出来一样的会唱歌会跳舞,李小龙一样打得
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刚经没有说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没有告诉你是有的,空与有都是
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经,说金刚经是说空的,你早就错得一塌糊涂了,它没有告诉你一
点是空的,它只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不住,
并没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说空是没有,金刚经说:「于法不说断灭相」,说一个空就
是断灭相,同唯物的断见思想是一样的,那是错的。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
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只要认识清
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重点在这里。
当你在梦中时要不著梦之相;当你做官的时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当你做生意的
时候,不要被钞票困住了;当你要儿女的时候,这个叫爸爸,那个叫妈妈,不要被儿女
骗住了;要不住于相,如如不动,一切如梦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电」,早晨的露
水也是很短暂的,很偶然的凑合在一起,是因缘聚会,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能生缘
起,所以说如露亦如电。你说闪电是没有吗?最好不要碰,碰到它会触电,但是它闪一
下就没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刚经,木鱼一放,叹口气: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诉你吧!一切是有;
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方法,你应该这样
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学佛。所
以,有许多年轻人打坐,有些境界发生,以为著魔了。没有什么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
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为法,如
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佛讲到这里,金刚经全部圆
满。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
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中对须菩提有三处不同称法,「善现须菩提」「慧命须菩提」及「长老须菩
提」。读书要留意,这三处是三个不同程序,指其所理解的,所悟到的程度不同,称呼
也就不同。这时,长老须菩提及出家的男女两众,在家的男女两众,共称四众弟子,及
一切世间的人,天上的神,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相信了、接受了;依照这
个方法,金刚般若波罗密去修行。本经圆满。我们的结论偈子:
第三十二品偈颂
衡阳归雁一声声 圣域贤关几度更
蓑笠横挑烟雨散 苍茫云水漫闲行
「衡阳归雁一声声」,到了秋天,雁由北方回来,到衡阳为止。就是说明人要找回
自己生命的本来,所谓找回自己的明心见性,找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圣域贤关
几度更」,圣人悟道成了佛,凡人没有什么,我要过去,你就过来;你要过去,我就过
来;圣人、凡夫、一切众生等无差别。佛说了金刚经,许多人真悟到了这个道,反而出
家了,偷懒去了。「蓑笠横挑烟雨散」,真悟道了,解脱了,把头剃光,穿个和尚衣服,
穿个蓑笠戴个斗篷。横挑,拿个扁担挑个行李,横起来走,那个表示解脱了,无天无地,
世界都可以横行。蓑笠横挑烟雨散,雨过天晴,了解了佛法如此,自己也成道了。
成道了怎么样?做个小乘人吗?「苍茫云水漫闲行」,再来到这个世界,菩萨再来,
再来又怎么样?游戏人间,玩玩就走了,如此而已。此所谓解脱,一切皆是游戏,成了
佛来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游戏了一场,游戏了四十多年,两眼一闭说再见,所作已
办,他也走了。金刚经所告诉我们的是如此,这是全部金刚经,这一个课程今天就是圆
满的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