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日本能源依赖的避险之策

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冲击。80年代后,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将确保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被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由1973年的77.4%降为2000年的51.8%、2003年的48.7%。近5年来油价上涨给日本带来的损失与70年代相比也是微乎其微。那么,日本是如何规避能源高度依赖进口所带来的风险呢?

“油断”之忧

1973年,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中占77.4%。就在此时,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了。油价扶摇直上,严重打击了建筑在进口能源基础上的日本经济。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持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也因此画上句号。70年代日本的畅销书之一就是以描写石油进口中断引起日本社会极大混乱为题材的《油断》。

石油危机以后,日本政府重新检讨能源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石油消耗比例不断下降的同时,天然气的推广也取得显著进展,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1973年的1.5%上升为2003年的14.7%。尽管如此,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能源问题仍然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日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这是因为,日本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占能源一次消费的比重为48.7%;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能源一次消费的13.8%和20.1%。依靠进口的能源合计占到能源一次消费的83.7%(2003年)。

不仅能源进口比重较高,日本的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进口石油的89.4%来自中东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26.2%)、阿联酋(25.0%)、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等5国合计占了82.6%(2004年)。将中东石油运回日本,须从波斯湾进入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和东海,才能抵达日本列岛南端的九州。这条全长11000公里的海上运输线上,每隔100公里就有1艘日本的超级油轮,堪称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目前,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进入了新一轮的上涨周期。由于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日本在世界能源市场上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争夺,采购成本和风险大大上升。

人们注意到,近年来日本政府明显加大了能源领域的战略筹划。近5年来先后问世的法律、法规和中长期规划有《能源政策基本法》(2002年6月)、《能源基本计划》(2003年10月)、《新国家能源战略》(2006年5月)、《能源基本计划修改案》(2007年3月)等等。在短时期内如此密集地出台这些文件,反映了日本政府对规避能源高进口风险、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急迫心情。《新国家能源战略》规定了一系列目标。主要是:1.修改节能基准,发展节能技术,争取到2030年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0%以上;2.发展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以及植物性燃料等新能源,将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目前的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降低到40%;3.将运输业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目前的100%降至80%以下;4.研究开发新一代原子能发电站,将核电的比例提高到30%至40%;5.通过收购海外石油公司和参与海外石油开发等手段,将日本在海外自行开采的石油在石油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从目前的15%提高到40%。

主要战略

为了规避能源高进口的风险,日本政府采取的战略措施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确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日本朝野致力于物色和开辟新的石油进口对象。近年来,非洲、拉丁美洲许多产油国成为日本石油公司频频光顾的对象。日本对中俄开发西伯利亚油田的计划“横插一杠”也反映了日本为扩大石油进口渠道已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

第二,逐步扩大天然气的进口。天然气的产地较为分散,有利于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本自1969年开始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后,进口对象日渐增多。文莱(1972年)、印度尼西亚(1977年)、马来西亚(1982年)、澳大利亚(1989年)陆续成为日本天然气的供应国。目前,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的天然气已占日本总进口的80%。日本消费的天然气占全世界出口量的40%。

第三,在海外投资、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日本很早就在海外物色和建立自主开发石油的基地。早在1958年,日本就与沙特阿拉伯签署协议,取得了海夫吉海上油田的开发权益。石油危机以后,为避免受制于产油国,日本千方百计地在海外探查和开采石油,先后在科威特、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建立了12个开采基地,遍及世界5大洲。近5年来,日本先后取得伊朗阿扎德甘油田10%、阿塞拜疆巴库附近ACG油田10%、哈萨克斯坦位于里海之滨的卡什甘油田8.33%的开发权益,有助于提高日本在海外自主开发石油的比例。

第四,官民并举,增加能源的战略储备。1975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石油储备法》,规定国内石油企业必须储备足够90天消费的石油,政府对企业提供购油所需贷款的利息补贴。这一目标在1980年从1978年起,政府也开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到1998年2月,国家石油储备已实现当初确立的5000万升、约合日本国内85天的消费储备的目标。与此同时,民间公司的石油储备义务相应地从90天逐步调低为70天。2007年3月底,日本民间储备的石油足够国内消费80天,官方储备的石油足够95天消费。这就意味着,即使海外没有一滴石油进口,日本也能支撑半年左右。除石油外,日本政府还规定民间须有足够50天消费的液化天然气储备,政府则以2010年为目标,建立总量为15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国家储备。

第五,继续推进新能源开发,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2005年,日本生产的太阳电池占全世界的54.9%,太阳能发电量142万千瓦,占世界的38.4%,仅低于德国0.2%。在过去10年里,日本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下降了90%。日本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14.4万千瓦,虽低于德国(610万千瓦)和美国(260万千瓦),但装置量在过去3年内增加了7倍。此外,日本的燃料电池开发也日趋实用化。2002年底,丰田汽车公司和本田汽车公司分别推出了以高分子膜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驱动的电动汽车。目前,日本全国实际运转中的50至200千瓦级的磷酸燃料电池发电机组有数十台,总装机容量超过1万千瓦。

第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广节能技术。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节能、高效、高附加值的技术与产品,开展节省能源、提高能效运动,推行各种节能措施,鼓励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益。30多年来,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由每1日元折合1.62克石油降低到1.05克。90年代末,美国平均1万亿美元GDP的产出,消耗相当于2.64亿吨石油,而日本仅消耗0.96亿吨石油。尽管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3年的238万亿日元到2003年的506万亿日元,差不多翻了一番,但原油进口数量反而从1973年的28861万升降为2003年的24485万升。

与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日本经济严重衰退形成对比的是,这一轮的原油价格暴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走出衰退谷底,景气已经延续6年。企业经常利益(此语还需核实)持续5年增长,其中2006年度达54.4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日本规避能源高进口风险的做法无疑可供我国借鉴。但是,仅仅是“依样画葫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日本这30多年来走过的道路来看,以下三大环节非常重要。

首先,是要造成强大的舆论,唤起全社会的重视。

日本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上人们分歧很大,唯独在节约能耗、降低进口风险问题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日本民族历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作为一个资源贫乏、严重仰赖进口的国家,能源问题始终被提到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高度,引起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当然,日本社会对能源问题的认识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人们往往注重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以减少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风险。天然气的普及和核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进展;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开始将降低能耗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呼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日本从政府机构、企业,到学校、团体和家庭纷纷采取各种手段,省能节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2005年夏天,小泉内阁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倡议职员上班时不戴领带、不穿上装,以适应空调制冷温度调高后的办公室环境。政府机构和企业单位群起响应。据第一生命综合研究所测算,这项措施的节能效果就达1100亿日元。

其次,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日本在规避能源高进口风险方面,十分注重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本国会在1979年通过了《节能法》,其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或停止高能耗产业发展;制定节能规划,制定严格的能耗标准等。《节能法》在10年后的1989年进行了修订,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空调、冰箱、照明灯、电视机、复印机、计算机、磁盘驱动装置、录像机等产品的节能标准。如规定冷暖空调机能耗2004年必须比1996年降低50%;复印机的能耗到2006年必须比1997年降低31%;轿车的能耗到2010年必须比1995年降低22.8%,等等。这些强制性的规定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企业在节能领域取得进展。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优化经济结构。

日本每年的科研投入在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使其产业结构明显得到优化:一部分高耗能、低产出的行业逐渐淘汰,而以IT为代表的低能耗、高产出的行业开始占据制造业的中心位置。原先以“长大重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短小轻薄”转变。目前,日本在超薄型大屏幕电视、产业机器人、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沿。即便是钢铁、水泥和发电等传统行业,由于持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的结果,能耗也大大降低。以钢铁为例,2005年度重油、焦炭等成本上涨50%,但由于连铸比提高以及高炉伴生气体的综合利用,加上高级钢比率上升,钢铁业的利润反而比上年增加30%。
金银岛的投资理念:截断错误的趋势,让正确的趋势带着利润增长!
金银岛的行动指南:耐心等待机会,耐心掌握机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