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岛财经::.'s Archiver

金银岛岛主 发表于 2009-8-5 08:56

印度和中国的“战争”

印度最近在在中印边境囤积10万重兵可看作其向外界发出的一个明显的信号——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全面“竞赛”已经开始:军事上的“竞赛”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印度新型国产航母的龙骨已经上了船台,租赁自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核潜艇也将于年底入役,而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查克拉”号也在“低调”的氛围中即将下水;经济上的“竞赛”实际上也早已展开,双方在非洲地区“经济垦荒”的较量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而双方围绕新一轮全球并购潮的争斗正在悄然进行当中;唯一可嗅到火药味的是双方在全球政治领域里面的“刀光剑影”,G4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舞台,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G4之中还未出现真正的“带头大哥”,印度和中国都在摩拳擦掌中。

中印全面的“竞赛”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双方手中握有的牌并不对称,因此,中印之间的竞争很可能是一场不在同一个层次的“战争”。之所以将中印之间的博弈定性为“战争”,是因为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将决定着谁能成为未来全球政治格局的主导者。中印双方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相同庞大基数的人口、相同的发展中国家阶段、相同的经济结构基础,这些相似性也决定着这场“战争”的形式必定是针尖对麦芒,“战争”结果也必定是残酷的。中印双方发展轨迹的趋同性必然会将这场“战争”推向极致,为了生存的需要,双方有可能会在同一领域,同一个发展机会,同一个经济增长点上争得“你死我活”。这种大势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金砖四国峰会最终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协议,四国之间的“利益杯葛”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是,归根结底,印度和中国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暗中角逐才是峰会“走于形式”的“幕后黑手”。

中印之间能够避免这场“战争”的唯一途径就是,双方将各自发展模式进行阶段性错开: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很可能是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节约型经济转化;印度可能面临着同样的选择,但是,依据印度国内经济结构现状,这样的“经济过渡时期”可能会比中国更长,况且印度国内经济地区性结构失衡的问题要比中国大得多,印度的人口基数很可能也将在2010年超过中国,这样的趋势必将要求印度放缓自己的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继续走中国已经走过的“人口红利”的道路,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也会缩短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出现交集的时间段,最终的结果也会让中印之间的“战争”危险降到最低的水平。

但是,以上的推测太过于理性,这如同经济学现象中假设市场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论断一样,印度不可能在中国假设的发展道路上前进,即使印度的经济现状不允许其经济结构调整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印度宁可冒着经济失衡的危险,也要阻止中国的发展势头,因为在全球资源越来越趋于集中控制的趋势下,谁抢到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完成对全球资源进行配置的主导权,谁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绝对量”。在经济竞争上,恐怕目前印度已经处于下风,中国不仅仅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巨无霸,在资源经济时代和新能源经济时代,中国储备的大量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也是印度所不具备的。就拿稀土资源一项来说,一旦中国未来控制对印度的稀土出口,结果可能会对印度赖以生存IT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虽然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这样的单方贸易壁垒出现的可能性也许并不大,但是,这也为中印未来“战争”的主战场描绘了新的方向。

印度加强“用兵”的意图显然不是对中国发动一场真正战争,无论是从绝对军事实力,还是从战争资源的储备和持续性上,印度均处于绝对下风,况且在金融危机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的关键时刻,印中之间的军事冲突只会让中印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坐收“渔翁之利”。在对印度的军力部署作深入对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印度军事战略的声东击西之道:在中印边境部署10万大军显然是“声东”,如果印度能借此吸引中国对中印边境地区的关注度,轻者会让中国政府在偏远边境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防备一场并不存在的“虚拟战争”,重者会让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边境安全问题上出现“顾此失彼”;而印度努力打造一支足以控制印度洋的强大军力的背后隐藏着其切断中国战略资源通道的目的,这显然才是真正的“击西”,印度的战略思维非常的明确,既然在其它领域它不能和强大的中国角力,那么如果实现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那么中国的战略资源生命线的咽喉就直接暴露到了印度的“钢刃”面前。不管是未来的新能源时代还是资源经济时代,战略资源通道的畅通显然是中国未来战略的持续主轴线,印度“釜底抽薪”的这一“阴招”的杀伤力绝对令人胆寒。

中印这对“冤家”之间的“战略恩怨”从根本上无法消除,而中印之间的那场“战争”似乎也不可避免,唯一的解决之道可能就是“制衡战略”,通过大国之间的纵横捭阖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合纵效应”,只有这样的战略框架才能将中印之间的“战略恩怨”控制在最低水平。而破解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对于中国来说可能也迫在眉睫。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